买消费险好几年没用上,一年几千块白花了?

您见过“代理退保”的广告吗?不法分子宣称“与监管部门合作”、“有内部资源”、“不限险种均可平安投诉全额退保”、“退旧投新”……近年来,一些机构、组织和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,以“可代理全额退保”为由,组织、指使、教唆、引诱消费者办理退保事宜,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,更干扰了保险市场正常运行。

近日,国内首例以“敲诈勒索罪”判决的“代理退保”黑产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。2017年,某保险公司客户王先生购买了3份保险。此后,他在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团伙的引诱和唆使下,在2022年4月将购买的3份保险进行退保,退保时已交保费9万元。黑产团伙编造保险公司违规行为进行恶意投诉后,保险公司为撤销投诉件,退还了现金价值,并被迫使用保险公司专项维稳资金补偿受骗人6万元。

2401111153091371043712

此案中,消费者原持有交费多年的保障型保险产品,险种特点是保障消费者人身权益,由于被冒充银行高端理财经理的不法分子引诱,对保险产品产生怀疑,盲目地追求所谓的“高收益”、“回报快”等宣传噱头,冲动退保或保单贷款后,购买不适合或不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直接被骗取钱财,承担损失的同时,也失去了原有的保障。同时引诱投保人以杜撰、虚增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方式编写投诉信,向监管部门恶意进行平安投诉,迫使保险公司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之外的退保金,给保险公司和消费者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这些其实这是“代理退保”黑产的惯常操作,不过以往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团伙主要以职务侵占罪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诈骗罪三类罪名判决,以敲诈勒索罪判刑的本案是首例。

不同于银行理财等短期资产,以“储蓄”“收益”为卖点的保险产品多是一种着眼于长期的资产规划,交费期满不一定意味着保障期满,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作为养老补充用的,应更加注重长期收益情况。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,例如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、健康告知、体检要求、产品缴费期限、犹豫期及相应权利、提前解除保险合同可能产生的损失等。

此外,“代理退保”存在泄露消费者身份、收入、保单、银行卡、联系方式等敏感隐私信息的风险,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进行诈骗、洗钱、非法集资、网络借贷等活动。如遇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、利用投诉和退保实施诈骗以及有黑恶势力进行威胁、恐吓等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以确保人身、财产安全。

总的来说,保险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,所以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来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。退保需谨慎,面对打着“平安投诉全额退保”等旗号的宣传,应高度警惕,防止上当受骗。如果考虑清楚确实需要终止保单,请通过平安保险公司进行办理,请勿相信任何第三方机构。
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c.daxiangshiye.com/797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1月11日 上午9:50
下一篇 2024年1月11日 下午2:33

相关推荐